Tchaikovsky Nutcracker Favorite Excerpts柴可夫斯基:胡桃夾子
《胡桃夾子》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。根據霍夫曼的一部叫作《胡桃夾子與老鼠王》的故事改編。
芭蕾舞劇《胡桃夾子》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,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萬萬的觀眾,一方面是由於它有華麗壯觀的場面、詼諧有趣的表演,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樂賦予舞劇以強烈的感染力。 《胡桃夾子》劇本是根據德國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話《胡桃夾子和鼠王》改編的,全劇共分兩幕,描繪了兒童的獨特天地。舞劇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,具有強烈的兒童音樂特色。劇情大致為:耶誕節,女孩瑪麗得到一隻胡桃夾子。夜晚,她夢見這胡桃夾子變成了一位王子,領著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戰。後來又把她帶到果醬山,受到糖果仙子的歡迎,享受了一次玩具、舞蹈和盛宴的快樂。
《胡桃夾子》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後期作品,精巧地使用弦樂,是作品的背景光彩閃耀,而且展現出一般樂曲少見的逼真寫實,尤其在《雪花圓舞曲》中的童聲,和第一幕其他樂曲中的兒童樂器。為傳統樂器所譜寫的音樂,也是創意十足,尤其是第二幕的插曲,以西班牙舞代表巧克力,以阿拉伯舞代表咖啡,中國舞代表茶;但全曲最美妙之處仍在《糖梅仙子之舞》中鋼片琴獨奏,依照劇本的描寫,迷人地暗示出水滴“從噴泉中濺出”。
在旋律較為平淡的地方,柴可夫斯基的處理方式仍然傑出。第二幕《雙人舞》的動機不過是一個簡單的下降音階,然而和聲與分句方式以及溫暖的弦樂音色,賦予它強大的情感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樂在序曲中超越了題材:不用大提琴和低音樂器,而以小提琴和中提琴來畫分六個聲部,他加進三角鐵和短笛來模擬古典樂派樂團的聲音。這首序曲閃閃發亮、充滿童趣,規模雖不大,但卻充滿清亮的音色,正適合聖誕夜前夕。
首演於1892年3月19日在聖彼德堡舉行,之前九個月,柴可夫斯基就從全曲中一套組曲,讓《胡桃夾子》中最具特色的曲子廣受歡迎。組曲是以序曲開始,然後是第一幕的進行曲和第二幕雙人舞的《糖果仙子之舞》。接下來是第二幕,插曲中的四首曲子:俄羅斯舞、阿拉伯舞、中國舞、蘆笛舞(Mirlitons),壓軸的是第二幕的《花之圓舞曲》,也是柴可夫斯基最知名的圓舞曲之一。
|